我一向不喜歡政治干預專業領域,財政部的政策越來越有被干預的感受,當然干預的方式很多,運動考績及升遷的壓力,也是一種,很多財政部長從學界出身來就任時,就提出過要改革多少稅務項目,我常在想這個學院派的,現實那有這麼簡單,學理可以研究,而運作時卻有太多的妥協,政治就是分配利益的手段,結果沒有開創性的作法,什麼健全財政與稅制公平的改革,非但未見到新的規畫案,卻看到了許多地方,對租稅減免的繼續地擴大,退讓與棄守財政部應有專業的立場,實是可惜,財政部本來就是一個專業幕僚,為國家守住財政關卡,怎會這麼容易就妥協於政治壓力呢?原因就是想保有官位吧!


  在財政學理論裏,不論是減稅措施或者是稅式支出等優待,總需要不斷地考慮長久影響的後果,因為財政政策本就是一項不容易馬上看出結果的決策,自由貿易港區事業納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適用範圍,使其亦可享受五年免稅與投資抵減,至同意企業捐助包括職棒或職籃等運動產業,令其捐贈金額可以享受投資抵減,對恢復創投業的租稅減免再作讓步,我看專業已完蛋了,完全不能抵擋政治,當年放棄銀行管理而讓政府成立金管會,管銀行財政部本來就是專業,即自廢武功而交出金融管理,讓那些政客及抱著政治大腿的檢察官管理銀行,以致金管會問題一大堆,我真的對財政部堅守專業精神的態度,強烈的不信任。


  在兩稅合一下,企業投資收益(股利)不用課稅,再加上證券交易所得亦免稅,企業包括創投業其實已享有極大的免稅待遇,但現行促產條例的規定,若創投選擇的投資標的為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時,該產業本身可在五年免稅與股東投資抵減之間擇一適用,但大部分的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都選擇五年免稅,以致造成創投業無法直接享受到抵稅的好處,尤有甚者,創投業的法人股東,更享受不到實質的減稅利益。因此,這次的租稅獎勵,不僅是要恢復促產條例對創投業給予的減免稅而已,還更進一步要求創投業的法人股東,在投資標的產業選擇五年免稅時,亦可以享有投資抵減優惠。


  經過財經兩部協商後,財政部同意在五年免稅與投資抵減只能「二擇一」的原則下,恢復對創投業法人股東的租稅獎勵,並「發明」出一種「導管效應」的解釋理由。若創投投資的非屬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因該標的的產業不適用五年免稅,故所有的投資抵減優惠皆可「保留」給創投業的法人股東享受;但若創投投資的為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則創投的法人股東只能按創投出資額的比例享有投資抵減,亦即若被投資產業選擇五年免稅時,則應先扣除創投的出資額後,再按比例「遞延」予創投的法人股東享受免稅。財政部強調,這種做法是為了避免租稅減免利益的重複享受。此外,在不重複的原則下,財政部願意配合政策需要,提供有助產業發展的租稅環境。表面上,財政部似乎對創投業的租稅減免作了最後把關的努力,但實際上卻反而是嚴重的怠忽職守,做了不應該做的讓步。


  不見大格局的思惟的主管,希望能有更具前瞻的規畫,更富專業精神的堅持,倒是聽上面決定的惡習,每一部會長官都有,經濟財政本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上面說什麼就做什麼,那麼聽話,誰當部長都行,我還記得審計準則裏最常講的一句話,「會計師的專業判斷」,專業判斷就是同樣學識素養的人都會做相同的決定,專業不是喊政治口號那樣的不負責任,在專業領域裏得相信專業人士,在台灣有太多干預專業的案例,主官以為自己官大學問大,法官認為掌握裁判而以為瞭解任何事,這個世界不是這樣子的,要更謙虛,堅持專業,相信專業,才不致獨斷,做事才有分寸,國家才會運作正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