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般軍教片的態度來看,好像千篇一律,然而片子在結尾時結得不錯,對於犧牲自己拾己救人的靈魂,有了更深的感觸,在我們生活週遭的這些救難英雄,是無比的偉大,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令人感動至極,要救別人前要先能救自己,所受到的訓練當然嚴格,老救難員發揮了專長所學教育新學員的過程,而每次與大海搏鬥救難的精采畫面,更是讓人感動萬分。


    一個人之所以喜歡一個人或者對其有好感,有幾種原因,這個人太像自己,或是這個人有自己所缺乏的特質,片中教官遇上一個臭屁想破他記錄的青春小子,來向他的權威挑戰,但個人的英勇實不是在救人的過程的重點,在課程當中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與救人使命的神聖,讓人覺得值得深思其中意涵,我曾在大海裏遠游,濤濤大浪吞噬生命易如反掌,在完全無所依靠的環境裏救人得明瞭,有可能在一不小心之下犧牲的人就是自己,可是救活一條生命的使命又是多麼的神聖,救難的景象觸動了我那心裏英雄的氣慨,我想很多人都不願去接觸屍體,我曾去接觸過,每見到死者的樣子時,都會想在其最後生命失去的一瞬間,心裏必定多麼希望有人來救他,一點點希望都不放過,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無奈,是故人溺己溺的同理心去救人的救難人員,必須是有使命感的熱血者,電影裏的教官為了救人而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妻子求去自尋自我的人生,真正的英雄實是將苦痛隱忍在自己心裏,有時在平常日子裏,我曾在想自己心裏那股壓抑的英雄氣慨,去做自己想做的,要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安穩,在取捨裏我確選擇了安穩,決定試著壓抑自己,我喜歡挑戰喜歡冒險不怕恐怖可怕的事物,應是個英雄人物。


  眼睛望著螢幕上,教官最後以犧牲自己讓年輕的生命得以存活的舉動而流淚,死亡只在瞬間而將其使命傳承給年輕的救難隊員,忍不住覺得電影既摧淚而又感動人,凱文科斯納的作品從很久以前的「與狼共舞」開始我就很喜歡他,隨著他頂上毛髮越來越少,他的演技不失其穩健,電影裏多次大場面的救難場景安排,讓他表現的神勇而讓人敬佩,將他個人的明星特質發揮到極致,年輕衝動的學員艾希頓庫奇,在電影「蝴蝶效應」裏的表現讓我初次見識到他的實力,片中如同「軍官與紳士」中的李察吉爾般,表現的也相當稱職,片尾一段回顧美國海防救難隊員的照片及文字,則又讓我已經平復的心情,一下子又哽咽的卡在喉嚨裡,如果要真的身歷其境,在大海裏親眼見到溺死屍體,有多少人能不驚慌失惜呢?


     男人的電影多的是艱苦的血淚,火裏來水裏去,面對刀槍箭雨,「諾曼第大空降」等片就是個例子,陽剛裏藏著與愛情不同的愛,電影裏能讓人體驗到不同人們的心情,無名英雄可能沒有受到表揚與注目,但真正在我們遇到生死一瞬間時,就可知道他們有多重要,我還是要談最後的結局,令人歷歷在目,還有「捨己救人」這句話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