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裘莉來演這種需要表現內心戲的角色,開始時我還真的有些好奇,像裘莉這樣的美女,怎麼表現呢?所以這部片子也列在我必看的電影單裏,還沒看電影之前就知道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人類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時代的背景,故事雖然有些扯,但在那個時代裏,也許真的是會發生的,這個年代在中國來說,清政府被推翻還不到十年,蘇聯還在紅色革命,整個世界人心浮動,一次大戰後,整個世界尚在恢復,不謹是經濟,還有人心及制度,所以會發生這類型的事件是應有可能的,警察權力過大,為了權力及官位,什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的。

裘莉在片中我認為克林伊斯威特刻意把她扮醜,然而卻是看起來淡淡的,哀愁,內心裏充滿了堅毅,整個事件發生的步調自然,慢慢地引人入故事的重點,看得讓人感動流淚,把一個無助的母親演得很恰到好處,發散出一股內在的堅忍,故事描述一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小孩,有天工作回家小孩失蹤,報案過後的幾個月警方說找回小孩,但是卻不是她的孩子,她決心挺身而出找出幕後的真相,故事開始時描述與孩子相親相愛生活,必須要身兼工作與照顧孩子很辛苦,在那個年代裏警方貪污販毒加上官官相護,可憐辛苦的還是老百姓,雖沒有一直去敘述警方如何陳腐,而是敍述警方在處理失蹤問題上面,為了塑造警方良好的形象隨隨便便就敷衍一下這件事情,很像我們現在警察為了帳面績效好看而吃案的問題相似。


吃案這事在以績效為重的單位常可看見,不要說美國,連台灣也是,司法機關常以覺得不耐煩就開始想掩蓋事情的真相,有時明顯知道這個人沒有罪卻將之移送,而真正有罪的人只因為是個權勢者就想辦法幫其脫罪,司法改革之重要就在這裏,司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限制這些有權單位過大的權力,以免為了績效加諸罪刑於人民,我看得到很多例子在這個社會上發生,有時那些有權力的機關強詞奪理睜眼說瞎話,因為現在這個年代民智大開,可是在當時這些有權者為了私利真的會亂用其權的。


像故事裏逼那位母親承認這明明就是你的小孩,認為小孩就是會長大你看錯了,自行找了一堆心理醫生認為女主角瘋了,老百姓有時希望不要得罪當權派,並希望他們能為自己多擔待一些,幫忙自己去找自己的小孩,像這種先認下這個陌生的孩子後,再去申訴的情形是應會發生的,然而我相信身為母親不可能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樣子的,即使化成灰也都認得,透過此事件可見當時警方自以為當官就可以這樣為所欲為,很能夠呈現當時警察的弊端,不用說當時年代,我相信現在都可能發生這種事情的,還好美國有很好的法院審判制度,也有人權組織主動幫忙申冤,不然在這個社會上,以一個小小角色的母親,怎麼可能反擊警察單位的權力呢?


看這種劇情應都會讓人牽動情緒,我相信身為女性的觀眾應該會看到哭,失去自己相依為命的孩子已承受了極大壓力了,還得遭受到警察的無情對待,這位母親表現出無論現實是如何甚至是殘酷,我們依舊都要懷著希望活著才是,有希望才能夠快樂的活著,那位殺人犯要接受極刑之前想告訴這位母親實情卻又說不出來,實是因為不想毀滅一個母親對於找到孩子的希望,相信希望也是一種力量。


故事裏的一幕,隨著安潔莉娜裘莉乘坐的電車淡淡然地駛過,跟著她下車的步伐幽幽然地掠過,是要堅持下去還是放棄希望呢?與當權者對抗那種隨時有被鎮壓下來的心情,被以精神失常關進精神病院裏,在那種無助之下的恐懼,當她知道自己小孩子己遭殺害時的苦痛後,進而不相信並懷著希望,我只能用心痛來形容,警察機關的不作為,讓一件本來可以挽救的孩子失踪事件不至於變成重大的殺人事件,我認為警察機關當以身為當差者的心態,積極去為人民做每一件事才行,當以老百姓之苦為已苦去為事,裘莉所演的母親在故事開始時告訴自己小孩子的話就表現出自己堅毅的性格了,「不准找架打,打了就要堅持到贏了為止」,也許可以從這裏知道,堅持到底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