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認字,我有話說,我自小字就寫得不好看,自然沒有心在中文字裏條條理理地去打滾,能混就混地過,雖說字不好看,但我可是對歷史的事物很有興趣的,以前看去書店看書,都是以買歷史書為主,但不是那種小說類型的,而是以艱澀難懂的古書為主,看還記得在重慶南路買的那本「潛夫論」,好像是東漢王符所寫的,桓寬的「鹽鐵論」,在當年我用我能懂多少就懂多少的心態去看這類的書,諸子百家與史記漢書等等,全部都在我我腦中澎湃,想像自己在拿破崙大軍中征討歐洲各國,可是最能夠與自己心裏相契合的畢竟還是中國史書,我會對文學有興趣是阿偉的功勞,詩情畫意的他讓我重拾文學字裏行間的美,可是我還是以史書為最愛,其實文字的運用不管是在論述或是抒情,全乎運用之妙在於作者下筆時之情感與判斷,事實就是事實,或許有誇大之議,但從其筆中所述之人物,筆筆生動如目前。


  上述所說之「潛夫論」,可不是潛水夫喔,王符在書中希望知識份子以迂迴譬喻之方式,微言諷刺,批判者之角色,面對龐大、專制之政治勢力,上至天子三公王侯貴戚,下至令長鄉吏閥閱豪右,提出正面、直接、強烈之抨擊,如此道德勇氣,致於顧炎武「日知錄」,所謂三代以下,風俗之美,未有如東京者之至佳範例,「日知錄」也是本很好的作品,有興趣者可以去買來看,再與我討論。


  是故說到認字這回事,是中國文字的特色,單音單字,一字一義,字形表義,非拼音字可以相比,我喜歡批評日本文字,不中不洋,尤其大量的外來語,造成其語言文字的浩劫之日可待;古人用字用語當然依其當時最常用的語言用法來寫文章,也就是說當時的人說話也是這樣的文鄒鄒的,你看明清小說的用法就有很大的不同,莎士比亞當時所用的英文在現在的說英語的國家人民來看,亦是難懂,所以讀古文不可拘泥文字的難,中文的詩詞常以用史說故事來擴大其字義的廣度,是其優點亦是其缺點,所以要看得懂詩詞與史料不可分,白話文運動在中國歷史上不只是文學上的大事,也是思想界的大事,不可不輕視以待。


  我的英文閱讀一向不錯,但在「聽說」上真的不行,雖說大學聯考最大的失敗是在數學上,現在已突破心理瓶頸不再害怕,但以前以應付大學聯考而讀的英文,重視的是「讀寫」上面,實在是可惜,還好在中文的能力上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真是慶幸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