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育也有自己的想法喔,余光中對國文教育的看法是不能過度減少文言文的比例,這點我是認同的,現代文也有其特點,可是在於單音單義的中文字來說,用起來有沒有辦法精準,古文的功力應是要有的,當然文言文有很多艱澀的用語嗎?其實不然,文言文裏有很多淺顯易懂的,像蘇軾的赤壁賦等,都是一絕,中文字的用法,有時我們太單純地認為在我們沒有讀過就以為難,其實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來明瞭的,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裏有一句,當時我真的想很久,「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這個大塊,後來想通了之後,真的覺得李白太厲害了,把大自然用大塊來形容,這個世界上,如何來形容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什麼都大塊,土地大塊,天空大塊,森林大塊,河流大海都是大塊,讀書不能讀死書,我認為讀古人的作品,能刺激創作的,所裏鑑往知來。

還有在之前整個政治的風氣,似乎有在去中國化的方向,只要是中國的東西,就認為是不對的,這有愚民之感,好的就吸收,壞的將之摒棄才是讓文化加深而能有所創新,不是局限住自己的思慮,美國人對世界的地理歷史認識不多,也是教育的問題,本國史地應加重台灣部分的比重,我是贊成的,基層公務員當然要深入瞭解台灣的歷史風土,總不能對新疆甘肅的物產種類,卻不知道台灣高屏溪的流向與沿岸情形一無所知吧!但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生氣,是因為我們都看出真正的問題不是在考台灣部分,而是不想考中國部分,想自絕於中國之外自行成立自己的歷史與地理,從基本的教育著手進行切割。


之前有將中國史地視作為外國史地,讓我感覺是種狹隘的胸襟沒有大的格局去面對一個國家的未來,自古以來日本韓國的讀書人都以研讀漢學為顯學,吸收優勢文化來充實自己的文化,讓自己更能適應當時國際的局面,遣唐使或是明治維新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了嗎?這個世界的科學不都以西方工業革命後發展出的各種基礎理論為主,這文化襲捲全世界,難道你我因迱失去了自我的價值嗎?當全世界都以中國文化為顯學,努力地去探討研究的同時,台灣卻努力的切割,為什麼?就為了一二人的意識形態。


我們的祖先都來自中國大陸,誰也不能否定這個事實,但政治的魔力與宣傳自創歷史自己解釋歷史,讓大家都以為且理所當然就是這樣,事實的原貌當然不是這樣而已。中國做為一種文化母體,做為一種智慧資源,台灣卻用這種思想斷根式的文化改造工程,是讓台灣的明天更加包容豐厚、更加宏觀開放,還是更形怨懟褊狹、更形閉鎖自封呢?


考試的目的是透過公平、公開,以及程序問題,來考取所需要的人才,但如今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盡攬上身,企圖藉考試進一步界定國家認同爭議,還吵得面紅耳赤,笑死人。考試委員食國家特任官優渥俸祿,每人都在其專業領域學有專長,卻不專心於本業上鑽研,老愛在中國、台灣命題上打轉,這種考試院乾脆直接修法廢了,也就罷了!仔細思考人心的深層面,這些能讓人瘋狂的言語,歷史上多的是,歷史上的戰爭不外是幾個形態,官逼民反、農民革命、宗教立場,意識作祟,尤以意識作祟最莫名其妙,還好小馬快上任了,雖然我對治國的成效及能力有所懷疑,至少不會再為了這個意識形態再吵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