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了,腦袋裏都沒有半點東西,那種江郎才盡的感覺,套句皮卡丘裏火箭隊的話:「好討厭的感覺喔」,寫東西有時得有好的心情,或是有壞的心情,那得要有心動起來的感覺,心沒有在動,寫出來的東西,一點生命感也沒有,事後我再去讀自己的文章,真的極大的厭惡感,其實這半年來我一直有這種心情不開的陰霾,我變得不快樂了。


  台灣人從心開始亂,延伸到社會秩序上,讓人每每打開電視或是報紙,皆有此處不得留的心態,不論是社會案件或是最近的立法院法案之爭,功利思想到處彌漫,以前我對大法官及我們司法教育的問題一直有意件,現在很多搞法律的,也都牽涉政治太深,相信每個法律人都應該在學校教過「法官不語」這句法諺,其意思之一是說在判決書以外,法官絕不在審判聽訟過程中透露心證,很多的法諺都是形成法律基礎理論的根源。


  大法官解釋令裏,很多都是在沒有法條根據時,皆是依據學理來做判斷,是故不可輕忽學理,我在關稅局看了不少行政法院判決書裏亦可看出法官的學識素養如何,做出判斷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但有人確輕忽大意,殊不知有些判決文成為法例後,能影響社會有多久,美國法哲學家卡多佐曾言:「法官的品格是正義的唯一保障。」,而台灣的司法人員確成為政治的附庸,為的是什麼,還不是名利權勢。


  打個比喻,我手上有件通關疑義案件,關稅局的局長打電話來跟我說,報單上的某條稅則有誤或是說我引用的處份法條有瑕疵,他說是「關心」這個案子,可是我確感覺是「關說」,這就是打著關心的名義從事關說之實,笑死人,我機關裏如有大緝案,都有會民意代表來關心,民意代表因代表民意,不論是關心或是關說,皆不在意,但是社會公義最後的評判者,更不能逾越「法官不語」的原則,台灣司法人員為了權勢而失去自己的判決立場已明顯,連最高的解釋憲法的大法官,都為政治事件的解釋有所偏頗,也許要選上大法官得有政治的支持,可是為了長久的法治安定,正義之心還是得兼顧,不然會落入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窘境,台灣的法院怎會公正呢?我看以後有糾紛的話,不用上法院了,不公正的地方,倒不如三拳兩腳打一打,打贏了就是對的,還要法院幹嘛,像國際情勢般,比實力就好了,公正的判決在政治之下會變成毫無意義的。


  還有,什麼叫做愛台灣,什麼又是認同台灣呢?,我告訴你吧!「我對這個國家的最大認同就是,我已經繳了稅,我養活了這個政府。這就是我最大的認同。」人民有言論的自由,不能說反軍購就是不愛台灣,這個世界自從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西歐國家,對於出兵都以戒慎恐懼,深怕不小心又做出引起兩次世界大戰的錯誤決策,但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個國家,日本、台灣、北韓等國,皆以增加軍備為富強之道,而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說過「軍武是對窮人的偷竊」,我對這句話深深思考,玩過電腦戰略遊戲(如世紀帝國或是三國志)的人都知道,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之前,一定要個內政經濟外交及發展科技,一切一切的歸源就是錢,我最不敢認同的就是用舉債來買武器,以前是以有餘錢才來做國防,國防這東西應是建構在經濟富裕的社會上,沒有錢來養軍隊,就不能對老百姓安身立命的錢上面動腦筋。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八月砲火」,雖我還沒有看完,我先來談談,裏頭開宗明義的話印象深刻,「在大戰發前夕,歐洲國家絻大多數的知識份子,金融家與企業主,都沒有意識到他們與即將發的巨大危機只有一尺之隔,他們對於政治領袖與軍事謀略家加諸於自己的戰爭浩劫風險渾然不覺」,我是反戰的,為什麼要用戰爭來解決爭端呢?以前執政黨甚至還說出那種可怕的話語,就是「你打我北高,我就打你上海」,加上曾說要炸三峽大霸的話,讓人不禁毛骨悚然,這些「政客」是在比殺老百姓比賽嗎?什麼叫做恐怖平衡,這又讓想起「八月砲火」這書裏所述的一次大戰前的時空環境,軍備競賽、民族主義,政治人物挑起族群問題只為了其短暫的政治利益,平常相處的兩人卻要分出你我是那裏人,什麼種族什麼信仰等,書中所述「一批深諳治國之術與力均衡遊戲的統治菁英,他們機關算盡,最後卻無避免讓自己成為歷史悲劇中的主角」。


  台灣擴充軍備為了防衛「台獨」,而老百姓所要一點點過好生活的奢望,有誰來為我們爭取呢?這本書「提醒我們,不能放任這些獨上國家安全決策機制的政治人物與軍事戰略專家來決定我們的命運,因為他們可能也並不知道自己的精心作,可能將億萬人帶入萬劫不復的絕境」,二十一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當要深切反省,兩岸發生戰事,對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對日本與美國最有利,買了那麼多的預警機有什麼用?對岸飛彈一升空,我們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6108億的軍購費用會瞬間化為烏有,而預警機所收集到的資訊不都是傳給美國人運用,還賣那麼貴,以前為了美國利益協防台灣時,美國花多少錢都沒有關係,而現在就要我們做第一線,還要付出大筆的金錢,難怪美國人在世界各地都讓人討厭。


  其實我不反對軍購,而是反對不合理的軍購且不明不白的亂花,提不有力說服力,經濟學告訴我們,使用任何的資源都是有成本的,政府支出是有成本的,軍備支出當然也必須付出代價。對於軍備支出的爭議,應該問的是:軍備支出可以使國防安全增加多少?而軍備支出必須支付的成本與代價有多少?這應該才是爭論的焦點所在,台灣購置強大的武力,真的要與對岸決戰嗎?戰爭的目的為何,為了的還是政治利益,德法在兩次大戰對決,為了的也是獲取其利益,戰到最後還不是要上談判桌,現在能與大陸坐在桌子上談,確要去挑起紛爭,一次兩次見效,這次的立委就知道這招最後還是會失效的。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假如軍事採購案是完全跟美國人購買,沒有任何支出在國內發生,所以這些支出不會造成任何國內有效需求的增加,所以對國內經濟的貢獻是零,還不如把這筆錢用在其他地方所可能產生的效益,就可看成是它的機會成本。要特別指明的是,由於目前政府預算非常吃緊,政府債務的支出幾乎已達到上限,因此軍備支出的排擠效果必然十分明顯,這個社會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到處都是,有正義感的人卻沒有幾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大都數人的意見為意見,為什麼,因為這是最沒有爭議的,但是這也是最鴕鳥的心態,沒有主見,沒有意見,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冷漠付出代價,這個社會也是,這個世界上總有真理吧,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沒有意見的人。


  還記得當學生時,中正記念堂的野百合運動,那時我支持反對運動是為了國家更民主,人民更安樂,結果當時帶頭的人掌握權位之後,忘了當時的理想,有骨氣的人越越少,讓少數人決定我們的前途,我想你應該不願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