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自己小朋友幼稚園老師看我以前買的書,也來講講好了,那是好幾年前買的書,開始以為小說名叫(天橋),還以為是北京有名的一個地名天橋,但看完之後,與北京的天橋有些相呼應,這是一部以歷史為背景的社會諷刺小說,以清末民初為背景。


  作者熊式一結合戲劇家與小說家的手法,把大歷史活生生呈現在讀者面前,康有為、慈禧、袁世凱、光緒皇帝,乃至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都躍然紙上,我喜歡歷史小說,覺得這部實在是部好的作品,作者熊式一與林語堂是同一時代的人,原本是以英文寫作出名,這是小說原亦以英文所作,作者親自翻譯自己的英文作品,你想熊式一是清末民初的人,國文的寫作自有其文學上的深度,知名史學家陳寅恪讀後的贈詩盛讚「海外林熊各擅場」,這句話中的林為曾作英文小說京華煙雲的林語堂,熊便是本書作者熊式一,書中的其言與序言中說,天橋不僅為第一本轟動西方文壇的中文小說,也得到當時英國文壇大家如威爾斯、梅斯菲爾等人的高度推崇,並且有十國的譯本。


  從光緒初江西南昌縣城外二十里的一條贛江支流上的一座橋開始了小老百姓的兒女情長與家族恩怨,男主角長成之後參與百日維新失敗後,在刑部大牢僥倖活命,認清袁世凱的野心,報著其叔叔的教導與熱誠的救國心,來到香港加入興中會,最後在武昌的起義成功後回到了家鄉,與其妻十三不見,鼓勵她的丈夫為自己的理想而忍受長久不見及擔憂死生,六君子在北京天橋就義,民國成立之後北京軍政府亦在北京天橋殺戮,當時的知識青年前仆後繼,希望國家更好,奈何野心家在混亂中謀取個人的虛名私利,但其理想達成,中國不再是專制的一人天下,更好之前總有些亂,他回到自己的家,重修家鄉的天橋,平淡的農村與家庭,成為最後的停留,化解了恩怨,一份詳和在天橋。


  時代的悲劇總是在老百姓身上應驗,國家民族之苦,亦是老百姓來分擔,無庸置疑的是老百姓沒有歡樂而只有苦難,只想要在一個江西的鄉下好好地過活都不能如願,清末民初這一段的歷史,應驗了時代的悲劇,也表現出人生的無常,看到當時不只是中國國難,世界各處都隱藏著危機,所以才武昌起義成功後,歐陸就發生了一次世界大戰,人心之苦在當時的世界顯現在每一個老百姓身上,我看了那一部叫做「未婚妻的漫長等待」的片子,以一次大戰的法國為背景,也感受到無盡的無奈,這部小說真的值得看看,我要再重讀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