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中國時報一篇文裏說「BBS貼文,長了沒人看」,原來我寫的文章大都是超長文,因為自己給自己一個訓練,就是在Word的整頁模式之下,用十三字型,單行間距要寫一頁以上才行,所以我的寫作,不論是什麼性質的,我都盡可能達到這個標準,我在網路上看到的,很多人在做網路交談或者是貼文章,自己寫的就已經不多了,寫的長的更少,我就特別喜歡長文,長文的特色是可以暢所欲言。


  報紙上的說法是台灣的學生閱讀長文章能力差,從網路的文章形式就可看出來,通常文章愈長,網友愈沒耐心看完,回應、轉寄的人也較少,還好在我的格裏的幾個朋友,都是很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的人,我也發現,大部分的受歡迎文章,都是圖片要多,文章模式是盡可能短,每行文字盡量少,甚至一句一段,而我每一段都喜歡寫得很長,也許我對自己常看長篇文章而有所訓練,對文字的感受力較能自在。


  現在人因為對影音的效果的依賴,對於文字的感受力不強,喜歡即時性的情感抒發,來得也也去得快,停留在心裏的時間不長,也因為偏好圖像式的感受,對於事物的真實內涵,少能感受長久,也變成重表面功夫,當然也有可能是現在的社會資訊多到不行,在擷取眾多資訊的同時,都取標題式的文章,標題不引起興趣,就捨之,忘了很多好的東西,都在不起眼的事物上面。


  以前我讀書時,以文為主,而現在的學生似乎走向以語為主的教育方式,這種走向,讓學生的文字能力變不夠,學生也因為3C產品的關係,受影音視訊影響,對文字沒耐性是事實,我認為現在的人少了大量閱讀的習慣,什麼都讀,看得多才能分析得好,我現在去考試時,只要看到國文都不會形成壓力,聽說現在的學生考國文時,都會覺得壓力重重,是時代轉變,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


  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有多少人把古典文學都看過了,至少對中國以前的章回小說、戲曲類及成語典故都要有所理解,我很小時就把通俗的文學及小說都看過了,現在都還認為古文的用辭用語,都影響到現在我們使用語言的精確度,像成語的用法,一定要知道來源,不然會容易用錯地方的,或者會流於只看字面就隨意使用的窘態。


  也因為我知道這個問題存在,所以我一定會教我的小朋友對中文的運用要能明確,並達到無誤,至少要能從文字去感受他們的情感表露,現在的學生國文課本裏文言文減少,有些可惜,當然現代文還是有寫得很好的,然而各時代的文字,都代表著對時代背景及社會現象的揭露,也能讓我們對史學、歷史脈絡及人物了解。


  文化的延續,大都靠文字,我們人類的文明也是因為文字的發明而記錄下來,網路方便溝通,但是不能只有用一些簡式的符號來引述而已,在文字裏,我們找到什麼東西呢?你能在「千里共嬋娟」這句裏,感受到什麼呢?用心去看,不要怕長文或短文,多讀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