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進口鞋開徵四成三的反傾銷稅,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進口的成鞋或者是鞋材,這些半成品或是零件,不論是空運或者是海運,都已成為台灣進出口的大宗,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四成三的反傾銷稅,在今天海關的稅則裏,已少見十%以上的稅率了,而現在台灣海關的作用,幾乎都是在管制中國大陸的貨品進品,思不知這些產業當時到底為什麼會出走呢?政府現在的策略都是將管制作為唯一的手段,在管制之餘,有沒有想過,現實環境沒有做好,工資成本一直增加,雖說我們的製鞋技術已純熟,卻在研發上還不到一個能建立品牌的地步,問題在那兒呢?


 認識我很久的人都應可以明瞭我是古典學派的信奉者,古典理論是政府只要把投資環境搞好,再加上降稅來吸引,人們會自己做出選擇的,就是市場的價格機能會引導至正常的經濟活動上面,政府的作用,在統計預估及提供資料,讓人們可以根據資訊來做出正確的判斷的,可是我發現現在的政府,都是在做事後的補救措施而已,每幾年就一次的缺水事件,常見到官員在吃香蕉,不然就是說投資幾億來做投資,沒有一項是針對問題的,拉法曲線也是針對古典學派來做的經濟政策,不然柯林頓時候,怎麼打消赤字呢?


 台灣現在的作法是用大量的投資來刺激消費,上述我說沒有針對問題的意思,是沒有錢流進老百姓的口袋裏,再多的投資都沒有效果,因為我們的環境太差了,反傾銷稅又將掀起一波鞋子的漲價風潮,消費者首當其衝,汽油價已這麼高了,牛奶加上紙類等,只有薪不漲,任何事都不要把其當作小事,這些作法都可以找到不尋常的,台灣曾經是傲視全球的鞋業王國,如今卻要靠反傾銷稅提供保護庇蔭,有沒有人去採究為什麼呢。


 鞋業王國寶座卅年,全盛時期鞋廠超過一萬家,全球每五人即有一人穿著台灣製的鞋子,多數鞋廠大量外移至中國大陸及越南,在異地延續並發揚了台灣鞋業的霸業,現在的中國大陸成為新的全球鞋業產銷中心,事實上有六成以上是操在台商之手,其中僅寶成集團一家即年產一億雙以上的鞋子,這家寶成的貨物,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貨物進出,在關稅理論裏,反傾銷稅的課徵,是為了防堵外國的惡意貿易攻擊的,現在卻變成島內鞋廠與大陸台資鞋業之間的競賽,現在執政者選擇了懲罰外移台商,以撫慰未出走的業者,當然是政治考量,那是在照顧鞋業,我看多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吧。


 反傾銷稅是種一體兩面的作用,雖說是種可行的產業保護工具,但也是以犧牲消費者權益為代價,而且它的保護效用是遞減的,大部分國家的政府都不願意用反傾銷稅做為手段,也是為了避免構築壁壘引發國外報復,除了為保護萌芽中的新興產業,鞋業也非台灣的新生產業,現在沒有想到為什麼會出走而台灣人打台灣人,這些鞋子嚴格來說都是台灣人的心血,課徵反傾銷稅,結果當然是消費者受害。


 現在台灣的消費習慣已轉向高價進口鞋,大陸進口鞋漲價,受害者更將集中在消費能力較低的一群,也算是種劫貧濟富吧!可是政府沒有想到一件事,這次被課反傾銷的業者,譬如我所說的寶成,還是比較有心自創品牌、經營台灣市場的大陸台商,卻反遭自己本國政府的打壓,問題還在,只是用反傾銷稅來延緩時間,但還是沒有去想怎麼解決問題,如果我是被課稅的鞋業,那我就用他國轉口、更換產地標籤,經由第三地來進口,還是會進到台灣的,到時候再來對越南的鞋子課反傾鎖稅嗎?大陸不敢在WTO申訴台灣設貿易障礙,難道越南不會把事情搞到國際嗎?沒有一個怠惰因循的政府而能享受永久的太平的。


 我認為重點已不是出不出走的問題,而是轉不轉型的問題,其實大陸與台灣鞋業勝負早已分明,只是政府還不願承認而已,這是對台灣整個經貿政策的考驗,財經官員還在搞政治,還在為了升官而失去自己的專業,我都懂了,不相信他們不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