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打著催淚大戲的旗號,所以在預期裏,應會感動萬分的預想,可是這部片子,我認為並沒有讓我有催淚到極,其實導演應該打算讓觀眾從頭到尾哭哭啼啼,這是一部成長的故事,而非我原先認為的母子奮鬥史,原本還以為這對母子會清苦過活,結果故事裏的母親是個能力不錯而且前衛的女人,反倒兒子的頹廢像極了其父親,這部算是很長的一部片,要如何去談一個成長的過程而讓男主角在什麼情況之下轉變,再以最後的生離死別來結束,那就得看故事拍攝手法的運用了。
在在兒子成年以前的篇幅,採喜劇手法,好讓後面與前面對照而出現感覺上的落差,讓那經典般的牽著母親過馬路的景象來對應著小時候母親牽著兒子回鄉下去在鐵軌上走著的景象,才能激盪出更大的傷感,真正讓人感到難過的是母親在醫院的這一段,用回溯的方式,慢慢地講出在醫院陪伴的心情及面對病苦的時候,家人及朋友的心情。
故事敘述著主人翁中川雅也在前一半人生中與他老媽相處的回憶,有時候還加上他老爸,中川榮子,是個很平凡的老媽,在兒子雅也三歲時,便帶著他離開丈夫,獨立撫養著他,為了生計在小吃店辛勞地工作著,總是忙碌,臉上的笑容卻不曾失去,兒子功課再爛,也不會拿成績單大作文章,買東西永遠不會想到自己,只想到兒子,煮再多菜還是怕兒子吃不飽,這樣的一個老媽啊,總要等到分離才想起應該要珍惜,十五歲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就是在坐上火車前往寄宿學校時,看到老媽準備的行李裡,全新的衣褲跟夾在裡面的一萬元,才一邊吃著便當一邊哭了起來。
到了大學,雅也仍是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眼看老媽咬牙攢錢,只為了供他上東京唸大學,除了偶然而生的愧疚,日子也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留級、畢業、失業一陣子、茫然沒有人生目標、懷疑何時靠插畫與寫作養活自己,經歷了這一些,長大後的雅也心裡清楚得很,仍然站在自己身後默默支持的,還是老媽,有時候還有老爸。
然而,有機會再住在一起,卻是在十五年後,老媽得了癌症之後,那是一段永遠都嫌太短的快樂回憶,老媽的開朗個性與精湛廚藝,總能為雅也的小公寓招來一大群朋友,擠得暖烘烘的。那一丁點的幸福時光,幾乎要使雅也忘了死神的逼近,最後的一刻終於到來,雅也怎麼也忘不了老媽臨終時的模樣,拚了命地用快不能動的嘴唇,不放棄地想在最後留點什麼給他。而他卻什麼也來不及為她做,連她最想走上一遭的東京鐵塔也沒能帶她去,死後帶著她的靈牌到鐵塔上,看著東京市的景像,把她母親的一生做了結。
片子能有多大能量去感動觀眾的心靈,要看你個人有沒有真的投入或者曾有過經歷,我們在音聲影像裏,能讓自己感動的,畢竟都是在回憶裏的感受,所以在料理鼠王裏最後讓那食評家感動的並不是什麼美味的菜色,而是簡單而充滿記憶裏的味道,一個人生經歷相當豐富的人,吃過相當多苦的人,都較會重視家庭,在怎麼努力,為的是什麼,有時窮一生都找不到定位點,其實家庭就是你我的定位,有時我們在追求愛情的刺激感,友情的歸屬感的同時,很容易忽略掉樸實、簡單、平淡的親情,可是這一段卻又是最長久的,而且要時間的蘊釀,所以在電影裏或是現實裏,親情的表現,總不會太強烈,也很少用誇大的手法來表現,太激情會將這親情失真的,而流於類似肥皂劇情節,所以前面冗長的表達是有其必要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