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淡水阿給這道食物,就讓我想到在真理街口這家文化阿給,為何叫文化阿給呢?因為就在旁邊有間文化國小,不是以路名真理來命名,而是以國小名字啦,很多食物都是某個人一時的巧思而成,沒有特別去創作,就用平常可取得的方便來做,也許就這麼剛好,這條真理街上都是學校,從幼稚園到大學都有,上下學時間都是學生,也因為路不寬,所以行走的人很多,還好這條路幽靜,出口處剛好有阿給店,學生們把它當早餐吃,隨著學生們長大後,總會記得這味道,尋著味道記憶,慢慢地就出名了,一件事的名氣不都是如此嗎?開始時沒有太過在意,久而久之,回頭客來了,生意也來了,潮州的冷熱冰不也是如此。

幽靜的真理街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要有上班,就必須去看貨物,有時在想,為何機器不能取代人力呢?在自己讀管理學之時,就有探討過付出與回報的關係,用了這麼多人,得到的到底合不合算啊!或許在政府的立場上,常不是在求回收利益的,跟私人企業不同,常是為了一個目的而不計代價,如同國際外交與戰爭一樣,競爭之間看的是長遠而不是目前,所以很多事還是需要人力來做為,但人是會犯錯的,只能盡力去做就對了。

貨物查驗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道我為何喜歡鹹蛋嗎?因為我小時早上喝粥最愛豆棗及鹹蛋配著吃,再加上自己年輕時有很長時間一個人過生活,吃便當最愛吃一顆了,加上我愛鹹味,真的下飯,跑馬拉松時,主辦單位有提供的話,我必吃。 鹹蛋配著吃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真的是最簡單又容易獲得快樂,追求快樂是每天生活中很重要的事,尤其是在平常無奇的生活,所以不要說舊時代的海軍,即使現在的船上生活,對於吃也不會小氣的,狹小的生活空間,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餐點菜色的變化了,身體得到養份的滿足感,完全是自身的感受,別人不可能分享的,我只記得為何小時候也沒有什麼生活變化,就是覺得當時的路邊小攤的東西都好吃,就是一種期待吧。

沒事找美食去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看一個人的性格,不能由其平常談吐,從表現上來看,人本來就善於隱藏自己,從小就從家庭學校教我們要謙遜有禮,然而這不代表其價值觀,人性裡的貪生怕死、自私自利之類的作為,沒有遇到實際場景時,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個人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表現,然而我們都看表面,其實我真的對於那些真實遇過極度壓力之下,還保有初衷的人很佩服,因為大部分的人總是為自己想,想的是出賣別人可以獲得利益,連父母親都出賣了,何況國家呢?

書架見喜好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到一些舊場景處,也許看到的跟一般人不同,畢竟我曾經在年輕時來過這兒,那時的環境跟現在完全不同的,那時的這兒完全沒有太多的奢華,只有單純的鄉下簡單的車站,雖然現在的這兒,人口也沒有增加多少,但馬路變大條了,原本的車站變成了觀光古跡,我高中時每天通勤火車經過這兒時,那稀落的學生上車,與現在比起來,我直覺人也沒有增加,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有汽車,而潮州到屏東的沿路,似乎也熱鬧不少,大眾交通工具,還是沒有增加運量,所以舊車站也在走日本的作法,就是走觀光路線。

竹田車站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民眾服務站前看到柔道練習場的招牌,國小國中時曾在這裡練了幾年的柔道,熱血的時光,看這招牌及外觀,應荒廢了很長一段時日了,但我總覺得好像是隔日而已,高中畢業後就到北部去,加上當兵及工作,幾乎回潮州都是來去匆匆,家鄉的變化不小,但我眼中的潮州,還是能印象出當年的樣子。

曾經的柔道場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潮州去拜拜,潮州國小前的土地公廟,過去是跟母親在大榕樹下這廟拜的,每年到了土地公聖誕前一晚都會來,還記得很擁擠,現在移到旁邊告民眾服務社這邊,幾年前為了廟的遷移還辦了一場活動,當時住在潮州的龍應台也有參加,因為土地公生日來到很久沒來的廟,再度回憶起那年我還住在潮州時的自己。

大榕樹下土地公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高鐵送女兒北上,已正常作息的自己,也不常出遠門了,看到這年輕人來往於南北之間,總能讓我回想起自己也是年輕時的那年,幾十年過去,坐野雞車到國光客運,到後來和欣及統聯,最後也坐飛機來回南北,沒有想到時隔境牽,高鐵變成了南北重要的交通工具,說實在的,當時還在跟同樣是屏中高中畢業的同學在分享有一班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紅眼平快車,很便宜,只是要在車上過夜。

20250215台鐵擼貓 (1).jpg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機車自己出門跑步,好懷念的味道啊,都忘了當時那十幾年是為了什麼理念而持續下去的,慢慢地恢復參加路跑活動吧,不必像以前這麼頻繁,一年來個幾場也是應當的,還不敢上全馬,所以這場也是以半馬為主,全馬這回事,其實是個苦差事,然而為何有些人會願意一而再地上場呢?除了自己上場去體會之外,還得有那種不畏的個性才行,我不是個高手,但就有不放棄的信念。

20250215六堆馬拉松 (1).jpg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