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之前,我早已有這本書了,記得第一次看「再見了,可魯」這本書時,在最後一幕可魯病死時,眼角流著淚水,能夠有隻狗狗,照顧到牠走到終點,這種人實在是有愛心,一個人的愛心可以從多方面看到,當然不只是從寵物身上看到,我看到的是耐心愛心與相互信任的可貴,相對於我們對人呢?


  我愛動物,從小家裏附近的小貓小狗都是我的好朋友,離我最近養的那隻叫「錢錢」的貓,至今我還印象深刻呢!為了牠我在基隆碼頭輪班時,每早都還要為牠準備食物,在我本無掛慮的生活中多了牽掛,與我一同睡覺,牠當我們仁二路一一九巷底的小霸王,從北到南帶回屏東,貓爺的生活可是我當時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夠照顧寵物直到生命的終點,是多麼的不易,這社會裏有不少人只愛寵物的可愛而不是真的在照顧牠,可魯的寄養家庭那對夫妻實在不容易。


  是故我只能說,大家要去看這部電影之前,最好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真的從內心去愛狗的人,不然去看這部電影,是得不到那種油然而生的感動的,「再見了,可魯」,是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加上主角是一隻狗,所以整個劇情鋪陳類似紀錄片,整部電影有些地方交代的並不是很完善,不過以他的類型來說,我相信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一部小小像紀錄片的狗狗的一生,在寫著弱勢族群的盲人的生活週遭的一部片子,如果覺得電影交待不清的地方,可以去把書本找來看,電影與書本相映,能更深入地明瞭人與狗的互動關係之微妙。


  這部片子,我感受到真情真意,牠不會說話,但是牠全心全意對人們好,可魯一直等著渡 邊 先生復元,渡邊去世時可魯已經七歲了,而一般導盲犬在10歲退休,所以就沒讓可魯再跟新的主人,渡 邊 先生過世後,多 田 先生(導盲犬協會的所長)有考慮安排新工作給可魯,但考慮二個因素1.10歲就差不多要退休,所以可魯七歲了,介於不上不下的年紀,2.導盲犬已適應原主人的習慣,要換新主人,是相當困難,導盲犬的工作是為了確保盲人步行時的安全,必須告知轉角、階梯、障礙物等的存在,能將這三種情報告知人類,並將這項工作當成是「遊戲」,他們實現了一種理想。


  仁井家(原本的寄養家庭)裏是小可最後安息的地方,從出生到死亡,十二年的時間,信任人類,幫助人類,與人類培養出的默契,實在難得,然而小可在渡 邊 先生(可魯的盲人主人)的靈柩旁看著渡 邊 先生的眼神,牠是在想什麼呢?牠能知道死亡是什麼嗎?直到最終自己在愛牠的仁井家裏,那是幸福的結束,多 田 先生與渡 邊 先生「Go Go」「Left Go」「Stright Go」、可魯「Good Good Good」的聲音仍盈耳不絕,小可,再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hung 的頭像
    peterhung

    成功在握的peter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