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冷山 (7).jpg        

  原本就知這部片子會如同英倫情人一般在片子結束後,帶給我傷心與難過的心情,那十分複雜的感受讓我不由得還是向各位朋友推薦這部片子,該片一開場就是震撼人心的戰爭殘酷,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同袍死在你的面前,以不分敵我的混戰,戰後推積如山的屍體,如果你對應到片子中間那在教堂外年輕人參戰前的與奮,強烈的對比,用片中的話來說,唯有大禍臨頭時,才知恐懼為何,才會珍惜所擁有的現在,戰爭場面如曇花一現,導演硬是將觀眾自戰場中拉出,將重點放在戰爭底下人性的良善與醜陋,拍攝南美戰爭的電影不計其數,最膾炙人口的應屬亂世佳人,導演透過二位主人翁愛達和英曼的角度,分別從戰場和家鄉赤裸呈現戰爭的去理性和矛盾,英曼原本是一位滿腔熱血、隨時為國捐軀的青年,但是認識了美麗高雅的牧師之女愛達後,他的信念隨之軟化.從軍後,英曼在慘烈的彼得堡之役身受重傷住進醫院,住院期間輾轉收到愛達寄來懇求他回鄉的信件,英曼徹底軟化後,決定放棄與自己不同信念的戰爭,踏上返鄉的路途。冷山 (2).jpg冷山 (3).jpg
  返鄉的旅程中,英曼見識到戰爭對人性所產生的衝擊,旅程中他碰到了失意牧師、住在世外桃源般替他療傷的老婦人以及最令人震憾的,在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裡,求宿一晚的寡婦,一位剛失去丈夫的寡婦,她原先不信任英曼,只讓他睡在柴房,但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實在受不了枕邊無人的孤單,於是要求英曼睡在她床邊,英曼應允了她,他們都有心愛的人,但是戰爭分離了每對情侶,讓彼此獨自飲泣悲哀失去另一半的痛苦,英曼還有遠在冷山的愛達,但寡婦卻永遠失去了她的丈夫,當下的同床共枕,是精神上的互補,二人相擁的體溫,稍稍慰藉了彼此對另外一半的思念,隔天早晨,他們受到北軍的騷擾,雖然英曼殺掉兩位絕對惡意的軍人,但是其中一位好心替寡婦嬰兒蓋上衣物的士兵,卻也被因在仇恨陰影覆蓋下而看不見真實的寡婦一槍擊斃,徹展展露戰爭殘酷而矇蔽的本質,這一幕我真的很震撼,殺人無數的英曼願意放掉那好心的北軍軍人,結果也被仇恨的情緒擊斃,戰場上不分你我善惡,生命不是靠良善就可以免除一死的。冷山 (5).jpg
  另外一點就提那封讓英曼愛國心徹底瓦解的信,冷山其實是一部具有強烈反戰情結的電影,其中在愛達寫給英曼的信中更是展露無疑,我如沒有記錯的話,愛達的信中應是寫著,”If you are still fighting, stop fighting; if you are still marching, stop marching. Come back to me is my request.”這種鼓勵士兵放下武器回到家鄉的詞句,和當時家鄉保衛軍的信念背道而馳,抓到是唯一判國罪,可以格殺勿論,然而誠如露比所言,戰爭原本就是矛盾的,有時候不值得為了不是自己信念的戰爭留血,劇中南方所謂的家鄉保衛隊的所作所為感到很不可思議,我覺得他們殘忍的程度遠比所謂北佬更是囂張,彷彿是披著羊皮的狼,隨便用一個叛逃窩藏逃兵的罪名就可以在地方上作威作欺壓百姓。冷山 (6).jpg冷山 (1).jpg
  在誠品看到了冷山的原著小說,其實小說中對戰爭的描寫和英曼的內心世界著墨很深,在小說中英曼的身分似乎不只是電影中單純的木匠,他有著非常敏銳的思想和對戰爭醜惡的看法,不過因為在電影中的英曼十分沉默寡言可能也只能從裘德洛眼神去一讀其內心世界,而小說中英曼和艾達的邂逅也沒有如此的浪漫,還有艾達和英曼在最後重逢之時的片段也十分感人因為在小說中英曼想像中的重逢是心上人挽著優雅的裙擺從庭院中激動狂奔而出,我聯想到亂世佳人中郝思嘉和希禮重逢的那一幕,但是事實上因為戰亂的折磨和征戰途中的所見所聞已經把原本的英曼給撤徹底底的改造了,所以不僅是外型上就連眼神都不是原本的洋溢善良光彩,所以他們的重逢卻很諷刺以槍口相對來開場,但是之後在察覺是真正的對方那種欣喜激動也令人相當感動,劇中的結尾和小說一樣都是悲劇,我一直在想英曼之所以不直接殺掉那個保衛隊的民兵,或許是因為他以體認要重回往昔的平靜生活而不願再殺生,但是卻在千鈞一髮中仍無法改變命運的捉弄,上帝讓他在殘酷的戰場活下去,再歷經千山萬水跋涉回到了愛人的身邊和心繫的家鄉,卻也死在愛人的懷裡,我想這是讓大家都覺得很惆悵不能接受的結局心中所期望的是他們能夠共同撫平戰爭所帶來的傷痛悲苦一起攜走回到原本平靜美好的生活,我覺得結尾艾達和露比和他們的至親好友包括沒有受到戰爭迫害的孩子們共同感恩他們所擁有的一切也讓人為之感動而醒思。冷山 (8).jpg冷山 (4).jpg
  有空再來談談露比(芮妮齊維格)這個角色,以及露比父親的三人樂團,還有那隱世獨居養羊為生的老婆婆,還有那井裏的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