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最後一幕來說吧!人死後什麼都不留,只留下的是一個名字而已,其實這個世界裏,生生死死是極為自然的事,可是在災難裏,瞬間奪走了不只是生命,而是相處在一起的情感,難捨的情感啊!在電影故事結束時,唱起了觀自在菩薩為起頭的心經,突然間讓鬱積在心裏頭的情緒潰堤,在唐山市政府為死難的二十多萬人樹立的紀念碑前,一位生還的老者來碑前默禱,然後踩著腳踏車緩緩走過那一長串的碑石,「心經」歌聲不絕於耳,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是祝福超度也是撫慰,死者已矣,只留追憶,活著的人則必須承受著生存下去的壓力,在完全失去之後,要再站起來的負擔。

  現在我較少看長篇小說,為了這部片子,我到書店去瀏覽了這部片子的原著「餘震」,以1976年真實發生過的地震為主題,描述唐山的卡車司機與妻子,帶著雙胞胎兒女過著平凡生活,可是就在炎熱七月裡的一個夜晚,一場天崩地裂的浩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父親為了救出孩子而犧牲性命,年幼的雙胞胎姐弟被同一塊水泥板壓在兩邊,無論從哪一邊搬開,都必須犧牲另外一個!母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先救弟弟,卻不知道被壓在水泥板底下的女兒已經清楚的聽到這句死刑宣判,這個小女孩在被誤判為死亡之後,奇蹟似的自己甦醒而獲救,因為聽到了這句從自己母親口中所說出放棄自己的話語,所以不再對這土地再親,有種自我放逐的意味,小女孩被解放軍撫養長大,可是內心卻始終對母親懷著怨恨。

  救出兒子的母親也誤以為女兒已經死亡,幾十年的歲月裡面,都懷著愧疚過活,直到32年後的汶川大地震,才讓他們的生命軌跡再度銜接在一起,其實一場都在幾秒鐘內就結束,但活著的人內心深處的餘震,卻可以持續了32年,天災也許短暫數秒鐘,但是內心承受的掙扎久久不能消散,32年從年輕到老,曾經受過的災難在心中是忘不了的,內心壓抑或是崩潰痛哭,如何從怨恨到諒解,有了親情也就有恨,也因為親情之間的不捨,所以也有了一輩子的負擔,中國人對於情感的自我救贖,所呈現出的方式與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讓我們有這樣的思考,也有著對家庭的依託,少了家庭的話,人生就是不建全。

  聽到母親李元妮做出「救弟弟」決定的那一剎那,弟弟方達雖然因此少了一隻臂膀,但他並不知道這一輩子他要背負多大的包袱。母親喊出「救弟弟」的痛苦決定時,姊姊方登她清楚此生再也生不如死了。死者已矣,生者心碎,有些事是要用一輩子來償還的人間苦難,道德的兩難,這種事假若遇到在我身上,我寧可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孩子的生命,可是人生就是這麼的不能自己所想,母親徐帆要反覆唸著「兩個都救」時,我也希望能每個都活著,小孩子都能快樂地活在父母親的身旁,然而煉獄不見得就在死後,而是在某個決定的開端。


  一個人當不再信任上天,面對家毀人亡的生命逆襲時,憤而仰天大罵「老天爺,你王八蛋!」這種心靈破碎而難以承受的壓力,從之後每個人所面對生活的方式可以看得出來,當死亡從身邊擦身而過後,其他所有的事都變成了其次了,努力地活著,帶著對人的愧疚活著,這正是為什麼地震後32年母女重逢時,方登都回到了家門口,母親就是不肯出來迎接擁抱, 都己經等了這麼久了,都已經忍了這麼久了,到了將再見面且不用再能忍的時候,卻還在繼續等與忍,早晚是要哭的,潰堤的張力絕對就像洪流,心靈依然在唐山的廢墟中承受煎熬,即使唐山已變成了現代化城市了,這種心情依然。


  真到女兒摸到震災前她沒吃到的那顆西紅柿,做為母親的虧欠與懸念才算對女兒的愧疚有所消散,當母親給女兒跪下,喊出「媽對不起你…」時,人生的一切才有了轉變,唐山的廢墟才變成了天堂,對女兒的罪愆、虧欠、悲憤與失落那個小房間裡著完全化解,才完成了救贖與寬恕的艱難旅程,人性光輝與溫情力量,呈現出生命的堅韌,也提醒我們對現有的一切,更懂得把握和珍惜,我覺得我越老,我的心不再堅硬,對於周遭情感的感受力越來越強,當心經的聲音唱起,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得到救贖的心,就像是在天堂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