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部片子也是有二十年了,當然這部電影的音樂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可是我這次看與第一次看,這次看的感覺沒有第一次看的感覺震撼,可是還是不失為一部很好的電影,這是部在視覺上令人驚嘆的史詩型,說是根據真人實事改編而成,描述一個教士在蠻荒地帶傳教,感化當地土著,最後為了護教及保護家園,不惜一戰而致全體犧牲,其反省的是宗教與政治的衝突性。


  人們要自我反省,不能以自己所要的利益來思考別人的所要,故事裏,描述錯殺兄弟的孟沙度(勞勃狄尼洛所演)為了贖罪,跟隨耶穌會教士前往蠻荒地帶傳教,並感化當地土著;但教會的成功引來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國的不滿,我們檢視西方社會,在歷史洪流中所犯下的不少錯誤,加上殖民主義的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作法,讓單純的原住民及傳教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信仰與政治、民族三者間的衝突,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題材,宗教裏有關同情憐憫的心,如何與掌握權力的政治相抗衡呢?


  片子一開始以一位神父殉道受難來顯示傳教之艱辛,再以另一位神父吹奏音樂,讓蠻族屈服於音樂,而非上帝,雖帶給了他們文明,卻也因為文明而導致苦難而來,片子裏很多的人物都很具特色,像是寬恕仁慈充滿犧牲奉獻精神的神父、好鬥易衝動的神父、單純的瓜南尼族人,主軸是在一位人口販子身上,當時的印地安人並不被一般的白種殖民者看做是人,有人應有的尊嚴,他們被視為一種物,對這個人口販子來說,捕捉、販賣印地安人作為奴隸,不但是生財之道,也是一種優越感的實現,對這個聲名狼藉的人口販子,印地安人當然畏懼有加,憎恨之情更不在話下。


  在一次決鬥中, 這位人口販子誤殺了自己的弟弟,並且為此感到痛不欲生,悔恨與空虛讓他失去了生存的動機,他開始尋求解脫之道。 他在一向鄙視的神父那裡聽到福音,決心悔改,並決定為自己過去所犯的罪愆付上代價,他不但苦待己身,同時也嘗試尋求曾經惡待的印地安人的饒恕,在神父的帶領下,他背上負了一個重袋子努力的想爬上印地安人部落旁的瀑布,很辛苦的在一次次的滑落谷底後重新開始努力他的贖罪之旅。 瀑布上面等候他的,是一群恨惡他的印地安人,這些人的親人曾經被他恣意殺害、捕捉並販賣,上面等候的人會怎樣對待他呢?結果刀子舉起又揮下,砍斷的是繫在背後重擔的繩子,而不是他的頸子,重擔墜落瀑布之中,他的罪惡感也隨重擔而消失,每次看這一段都會令我難過像是已身受,重擔就脫落後,流下了眼淚,不能自已的哭了起來,因為印地安人的饒恕與接納,讓他的生命重新活了過來,並且重新感受到生命是輕省的,開始在這印地安部落中過一個全新的生活。


  人能否憑著苦行來解脫自身的罪惡呢?背負著重擔後卻受到印地安部落的原諒,可是要面對那並非來自己身的罪惡與逼迫,如故事裏的政治壓迫,基督徒又該如何自處,是要武力反抗還是逆來順受呢?上帝在這個時候會怎麼做呢?而教廷的做法卻是屈服於西班牙及葡萄牙國王的權勢,到底是上帝偉大還是政治偉大呢?公義的訴求為何?在信仰與政治裏,要怎麼區別出所要的事物之正確路線呢?人們常因自己的價值觀而強行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一個像是理想世界的耶蘇會教區,還是被無情的政治利益所摧毀,在這時,你所信仰的上帝卻無情地拋棄了自己。


  片尾看見倖存的孩童自河裏拾起了那把小提琴時,心中酸楚不已,教區裏的兩位神父都做了他們該做的事,倘若你置身片中時代,你將怎麼做出決定呢?也許我們的世界就是矛盾的組合,沒有一項事物是完全正確,利益衡突不斷而讓人不能自由地選擇正確的前程,我們考量的事物,都帶著權利的因子,文明是好還是壞呢?是上帝的決定還是人的決定呢?人類有太多決定都假借神的旨意而行,有時在想,人心裏那善與惡之爭,那一方得勝,到現在都還沒有個定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