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種從小在市場上長大的人來說,只要市場美食都喜歡,市場上提供給去買菜的人一個簡單又實惠的能量補充,當然還可以打包回家去吃,連中餐都不必開火煮,直接就可以吃,在我最早的印象就是肉粽及豬血湯,再來就是煎粿,還有是豆漿肉包,還記得有一家賣土司的,裏頭都會塗上煉乳,我不是很喜歡土司,但很喜歡煉乳就是了。
我母親很喜歡吃鹹粥,因為真的在市場早餐裏就是有賣鹹粥的,當然應叫做飯湯較適合,就是煮湯後加入飯而已,父母親早上都在忙,所以我們就自己去吃,有時拿幾塊錢就吃得很飽,幾塊錢是三四十年前的市價啦,這也讓我一直很不習慣現在一顆肉粽要三四十元,當時才幾塊錢而已,當時一顆水餃五毛錢,現在的人大概無法想像了吧,用這種算法就可以知道物價漲多少倍了。
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造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而我對吃較不計較,餐廳菜再好吃,都不會得到我的青睞,因為自己一直很習慣吃那種便宜又實惠的東西,就是不用花多少錢就能吃飽啦,每次跟家裏小朋友說我自己小時候常沒有吃早餐,除了很小很小時在市場時,因為父母親會去幫我們付錢,後來國中高中後,早餐錢變成了自己的零用錢,沒有吃早餐就把錢省下來,我長時間都這麼做,也不會覺得餓,飲食習慣所使然而已,自己真的天天吃早餐是當兵時,每天都帶隊進餐廳,不吃也不行,退伍後又變回原來的自己,一天之內除了中餐及晚餐一定要吃便當外,早餐變成可有可無,我後來體重會增加,真的是跟朋友喝酒配小菜吃出來的,當然喝酒大都很晚,當年又沒有酒駕的問題,喝到很晚就回家去睡覺,你說累積下來的能量有多少啊。
後來會天天吃早餐,是從基隆回到高雄後,每天在路旁買來吃,因為當時還沒有結婚,每天早上都去晨泳,游泳完後不吃不行,那時在機場工作,每天從中鋼的游泳池出來,才七點多些而已,沿海路的麥當勞就這麼順路,而小港那兒早餐店也不少,這就是一種習慣,現在沒有吃早餐就是不習慣,不吃變成很餓很我,回想當年我國高中時,怎麼都不會餓呢?你可以想像我自己單身時租房子在外,房間裏是沒有存糧的,就是我除了吃正餐之外,回到住的地方後就沒有再吃東西了,難怪當年的自己這麼苗條。
去台南跑那種深夜馬拉松,就是不睡覺的那種,我不睡覺不會死的人,這也是當兵時練習出來的,二年的當兵從來沒有一覺到天亮的情形,每天都要站深夜衛兵,有睡就睡,沒有也沒有關係,當時天亮後還要去師部洽公,台南這場跑天早上六點,叫我在美食之都直接離開有所不甘,就去吃鹹粥囉,天啊!要一百四十元一碗,也許有人認為沒什麼,但我這種曾經過一碗麵不用五塊錢的人,要吃碗粥花這麼多錢,心臟就是受不了而已,來了就吃,很珍惜地吃,時代變化這麼多,世界也不同了,而我也很小小孩變成了大叔,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