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談這部片子之前得先了解什麼是墨家,不然你不會真的了解為什麼革離(劉德華)為什麼會這樣想,他的思考方向與見解是什麼,孟子盡心篇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是種實踐主義的精神,不空口說白話,完全見諸於行動,淮南子·泰族訓「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見墨家是個有組織的團體,心中有信仰,可以為了自己的理念勇往直前,墨子是一位熱心救世的人道主義者,生平最敬佩夏禹,以夏禹勤勞刻苦、服務人群的精神,為自己立身處事效法的典範。在學術方面,墨子創立了「兼愛非攻」的理論,所謂的兼愛是指沒有等級差別的愛,也就是愛人如己的博愛精神。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動蕩不安,最主要的原因,是導源於人類的自私自利,彼此不能愛護對方。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做到,以愛自己的心態來愛別人,愛護別人的親友就像自己的親友一樣,愛護別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一樣,自私自利的心態完全泯除,則世界不再有戰爭,人間才有真正的太平。非攻是指戰事是不義的行為,也是人類的悲劇,因為每發生一次戰爭,就不知要毀壞多少財產,犧牲多少性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因此墨子極力主張停止戰爭。


  近來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電影一一出現,中國悠久的歷史真的是很好的取材,像即將上映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就以黃巢之亂為背景,之前的夜宴就以五代十國為背景,以戰國時代的背景就更遙遠了,當然人性是這個歷史裏很重要的一個重點,人類因為自私與權力鬥爭,尤其是混亂的中國時代更能發揮其極致,墨攻裏,基本上講到了墨家的基本理念,節用兼愛與非攻,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世界,我們只能從古籍裏去探索,不像清朝為背景的這麼好拍,很難去考究所有的一切,幸好電影也是個想像的空間,非史實,而是虛構的,是故得在人物的個性上多些寫實刻畫,才能讓虛構的故事及人物多一分真實感,可是我還是認為在人物刻畫上還是比不上「夜宴」。


  歷史舞台裏,到處充血腥,在戰亂裏老百姓苦難,我很欣賞墨家實踐精神的,前述我講了墨家出於社會基層,是有組織的武裝團體,這非常不利統治者的,歷史上對統治者有利的只有儒家與法家而已,成王敗寇的觀念,在歷史裏也是種迷思,如果革離將群眾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國家呢?如果他將趙國大將軍巷中淹殺了呢?到底這個世界上還是那種沒有良心的人在掌握大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傳奇般的故事,必定不只一次地,在許多國家、許多地方發生過,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戰國時代,確實有一群名為墨家的勇士,為了他們兼愛非攻的理念,不惜隻身涉險,穿梭於烽火連天的戰場之中,以一己之力對抗千軍萬馬,去破壞一切的「進攻」行動,不論其成果是否有達成,這種不同於忠君的思潮,強調個人為了和平而犧牲奉獻的精神,曾經留存在中國的歷史裏。


  劉德華短髮蓄鬚,布衣圍巾的革離造型,有著古拙力道,符合了穿粗布衣,吃野菜粥,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傳統,他抗拒收受那雙草鞋的迂腐與面對愛情時不知變通,也可以讓人去思考墨子學說在戰國之後就銷聲匿跡的人性矛盾,墨者革離宗教般狂熱的執著信念,卻被奸臣排擠,君主猜忌的際遇,圍城攻城的電影在電影裏實是難拍,但我還是喜歡片人講求人性的話題,墨家與宗教的連結,是電影美術與劇情可以產生的共振效應,古代中國的攻防戰術,主張非攻的墨家,只有靠更高明的戰術才能完成使命,才能以寡擊眾,訴求非攻還是得以戰術來達成非攻的實踐,好好地思考墨家的思想,還是可以找到矛盾之處的,我對電影裏的談述,不太喜歡深入內容去談細節,能引起我喜歡的還是片中帶來的主軸思考,革離先靠著改良箭頭,屎尿糞水讓敵人的火箭攻勢失效,地道與天兵攻城,以及甕城攻防效果在電影裏還是相當有看頭的,其實真正攻城與防城的成功在於如何鬆懈軍隊意志,戰前等待的心情和離間,要在戰事裏成功還真不只是靠軍力強力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