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體驗過回家的路是這麼遠的時候,是當時在台北讀書時,那個時代沒有高鐵,也坐不起飛機,火車票一票難求,到台北車站前去排等國光號補位,常排隊站等二個小時才能補到位置,回家一趟變成必然要做卻又像是很難的一件事,當兵時回家因為自己身強體壯,到火車站去買票不管那一班車,先上再說,站回高雄到到屏東,過了屏東才有位罝可以坐,雖然到潮州的距離只剩十幾分鐘,但這十幾分鐘的時間卻是有無比享受的舒適,因為站了五六個小時了,即使是短暫的坐下,都能有全身放輕鬆的快樂,台北回潮州,不像上海到安徽的阜陽,六百里坐車也得一整天,其實說遠也不算遠,但要不要回家跟距離的遠近不相謀合,回不了家的理由,即使家在幾公尺遠而已,走都走不回去,為什麼回不了家呢?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電影裏說到,人生為了回家,終究離開家。也許真的是這回事,是因為離開家的因素發生,才有回家的後續出現,先來談為何離家,家是一個讓人溫暖的地方,常出門到遠處去旅遊後,回到家躺在自己地板鋪的床上,都會感嘆還是自己的狗窩好,飯店的房間裏,雖說乾淨舒適,就是少了一股親切的味道,這種味道就是長久以來相處在一起的人與人之間的所有一切關心,也許是齟齬,常在想到底要離開多久,離開多遠後才會開始想念呢?會不會是離開太久而讓回家這件事變得膽怯,因為家雖是想念的地方,是溫情匯聚之處,卻也是責任及壓力之所在,離開之後就有種逃避而不願意再面對過去的一切,新的地方雖然萬事難,卻也是新的空間,新的開始,是屬於自己的,回家後要面對的就不再是自己,親情是壓力還是想念啊!看完這部片子,令我回想起在年輕時隻身在北部這麼多年的所有一切,那股矛盾的回家心情,油然而生,是想要回家的心情,是異鄉遊子共通的語言。


  電影裏呈現出片中每個角色的生存之道,在城市角落裏的大家,生活並未如此平順,女主角曹俐雖賣了返鄉的車票,但卻沒跟著踏上返家的路,因為她早已忘記家的模樣,她已失去了原本的根,心裏頭早已失去了家鄉,但現實的是家仍在那裡,近鄉情怯,這種心情難以言喻,故事裏的每一個人都有其說不清楚的生存之道,離家為了的不就是要過好生活嗎?一年才回去一次,而回去的車票這麼難買,春節的運輸讓返家的人覺得家更加遙遠,拼裝車載著返鄉的人們往家開去,車子漸行漸遠,乘客帶著各自的思緒,於是沉默無語,我的心裏酸酸的,像是想流出的淚水中止在眼眶裏,一股情緒總想崩潰,現在自己創了個家,但我終究是從過去那個家而來的,心裏頭那個家唯然不見了,新的家天天回去,怎麼還是會有想家的心情呢?會不會曾經收斂在心底的悲傷,一直隱忍在深處。
  回家吧!生命從那兒來自將回那兒去,這是無明的社會百態,忙不知所忙為何,為溫飽,為過好日子,賺大錢嗎?得到的與失去的之間,衡量起來也看不出那一方在天平端較重,離鄉背井到都市尋求機會,發達失意,用盡各種手段,曹俐先是得意到失意,開工場到清潔婦,以勞力打工維生,被父親趕出門卻因為得知父親在家鄉車站等著她回家,她沒有臉回家,不回家可以逃避一切。謝琴守寡多年的她以幫傭打掃為業,只想給在美容院工作的女兒幸福,無意中發現女兒卻做人情婦,謝琴私下有個姘頭,相互取暖,各取所需,卻因曹俐入住,姘頭就趁偷情之便,順便把曹俐的手機和存款也都A走了,謝琴得知情郎真面目時這段是故事裏最無情亦最傷情的轉折,良人不良硬要揭開瘡疤更讓人痛心,她的世故的作為反而積蓄了更多的悲涼,在面對女兒及姘頭真相揭曉當下,沒有激情卻又令人心如刀割,心靈的痛變成槁木死灰,回家變成唯一的去處。
  小人物為貪圖些蠅頭小利,小奸小惡,織出了人欲社會的萬般模樣,當故事結束後,傷心卻無語,說不出但有滿腹的話愈吐,也許回家去面對,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家,不論何時或是任何理由,總有回家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