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大部分的游泳池是室內的,至少在高雄這兒我都是看到室內的,很少看到室外的游泳池了,要看到室外的游泳池要到旅遊區那兒的戲水區才行,因為現在的人不喜歡曬太陽,雖然現在氣象局說紫外線指數偏高,不適合在烈陽下從事戶外活動,假如這只是建議就還好,若要大家都不去戶外活動那也不行,投鼠忌器,因噎廢食,有這種觀念也不行,就像有人說我愛跑步的人會傷了腳膝蓋,我說每天窩在家裏什麼事也不做,連膝蓋都不會傷到,倒會因為過度肥胖而因懶散而生病的,所以說什麼事都在一個適當的角度來面對就可以,而不是一昧地批評,喜歡一個人或是一件事,自然有千百可理由可以說出,討厭的話,也可以有千百個理由可以講。

  其實我是很喜歡在太陽下活動的,雖然夏天的太陽令人熱得難受,但又不是天天曬,久久曬一下也可以,也不是在太陽下很久,基本上現代人因為在冷氣房時間太久,幾都不能忍受炎熱的溫度,只要太陽曬一下或是較熱些時,飲料直灌並躲進冷房內,打開最大的冷氣來降溫,久了就不能忍受較熱的天氣,不能忍受熱的時候,在冬天時,亦不能忍受冷,這是相同的道理,也就是要讓身體習慣這地球的氣候變化,讓身體的溫度跟著這大自然的節氣轉變,也不是不能享受現代化科技,但絕對不能突然間急迫,如同在我們身體在運動完後,不能突然喝冰水的道理是相同的。


  回想起小時候,當時潮州的游泳池剛開放時,不會游泳的自己就是一股勇氣直跳入水中閉氣游,亂游一通,也許當時的環境背景讓小孩子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而現在的環境讓小孩子受到太多的保護,以致都得靠老師教或是去上什麼才藝課來學習,被動性超過主動性,實是可惜,我還是認為教育應是讓小朋友願意自己去做,自己去讀書,自己想去運動,只要是正當的事,都可以容許的,所以現代的小孩子怕太陽,怕寒冷,不願出門到戶外去,窩在家裏當宅男宅女的,雖然臉書上朋友很多,但能見到面並能聽到其聲音互動的朋友很少。


  時代不一樣,但我在回想的過程裏,其實人性思考都沒有變過,少了電腦電視,人們的生活依然在過,沒有冷氣的過去時光,人們還是得適應,日子好過了,生病卻變多了,年輕時過度縱容自己的慾望而糟塌了身體,到了年老時就可以明白自己過去的無知,所以不論是什麼時代背景,該往外去走,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是正途,每個人都可以講出一篇道理,卻少了行動力,讓人覺得口惠而實不至。


  自己會游泳,而且算是水性很好,其實是沒有人教過,完全是自己摸索而來的,不會游或著游不好,就坐在泳池旁看著會游的人的身體律動,自己再跟著下水去照本模擬,也不知游了多少次,自己變得會游了,越來越會游後,當然跟著朋友去游大海,當時單身也沒有什麼在怕,在海上乘風破浪,原本沒有辦法直挺挺地露出頭在海面上,因為不能維持平衡,到後來能將身體與海結合為一,似乎與海水相融,能平衡地在海上放輕鬆浮沉,也把原本白晢的皮膚曬後很黑也不自覺,雖然後來也把游泳變成自己本能的一部分,很久沒有下水去游也能有自信一碰到水還是能馬上喚起當年那游在水裏的律動感,雖然現在沒有常去游泳,但依然對水的懷念忘不了。


  人在水裏能自在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原本就是來自大海,而我們在出生之前也是生長在母體裏的羊水之中,我們身體對水的那種接觸是親密的,其實每個人應都能會游泳的,只是因為人們害怕會嗆到水而卻步,也不能怪他們,人類早已演化成用鼻子呼吸,與水接觸的感覺是原始的呼喚,每次看到小朋友在水裏玩水,都能讓我想起當年在家鄉第一次跳到游泳池裏去的感覺,這麼大的一個大浴缸,那是我對游泳池的第一個印象,全身浸在其中,享受其溫柔的觸感,不要說游泳,很想在家裏頭做一個大浴缸,在夏日的午後,放一缸的冷水,把自己浸在其中,什麼事都不用做,什麼事都不用想,冷卻自己的身體,沉靜自己的心靈,享受一刻的輕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hung 的頭像
    peterhung

    成功在握的peter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