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其盛名,為何呢?因為近來與國稅局為了開不開發票槓上,其實這一家在很久以前隱隱約約就聽過了,只是在忠孝東路這兒,不是我常出沒的地方,所以一直沒有去過這兒,但聽說為了要一嘗這兒的口味,一要排隊排很久,然而我這個人一聽說要排隊為了的只是吃個好味兒,我就會打退堂鼓了,也許是個湊巧,為了到台北跑馬拉松,計劃從朋友在竹北的家出發,到台北找地方停車,一定得早起到台北市來,這麼早要去那兒找吃的呢?而這家豆漿店開店時間是五點半,去排前面的順序,那就不會為了排隊而把想吃好東西的好心情消磨掉了吧!原本是想一大早找車位停的,一般來說台北市要找個汽車停車位在白天很難的,所以在台北市出沒基本上還是坐大眾交通工具較好,不像高雄若坐大眾交通工具,就說我工作的地方若搭公車要花上一個半小時以上,若騎機車只要五分鐘,停車又方便,有誰願意搭公車呢?一個地方會有一個地方的生活習性,基本上都是形成於水土不同而成的。
雖然五點半才開店,但我五點就去排了,想法跟我一樣的人也不算少,還好排在第五順位,還沒五點半,人群已排到華山市場的外面去了,這種講法可能朋友們無法想像,這阜杭豆漿店是在華山市場的二樓,緊臨捷運善導寺站,白天時都會從二樓排到捷運站出口,我們買完走出去時,雖沒有排到捷運站出口,但這估算的人群,應有一百多個人在排了,難怪國稅局要盯住這家店,也許是這與國稅局的互槓,也增添了廣告效果,說真的,我原本也不會期待這豆漿店的東西會好吃到那兒去,一家店的成功有時天時地利,有時是機會的巧合,還有時是經營的技巧,常在想為何小時候的街頭巷尾小店都會讓我到現在都回味無窮呢?努力地找答案,我發現當年在經營飲食店的店家不多,而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食品添加劑,大家都用最真的食材,用最單純的方式,用時間及精力去想把食物做好吃,來討好顧客,至少是店家認為最吃的料理才敢拿出來做生意,而現在因為功利主義的商業形態,大家為了賺錢而想盡辦法去降低成本,所以一些能用其他較節省成本的方法就出現了,所以現在很多食物都少了當年那種單純的真切,就從食材來說,現代的人們養雞養鴉都講速成,所以放山雞等天然的方式養成的才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在做成料理的每一個環節都不確實,所以到最後完成料理後,總會讓人覺得就是少了一點兒味,我知道這個缺少的味兒就是單純的用心而已。
聽說這阜杭的豆漿很好吃,好吃的豆漿其實是在黃豆做成豆漿後,還需要花時間用慢火熬一段很長的時間來讓豆漿的香純味道出來,但又得小也火候,一個不小心豆漿煮焦了,那就破壞了整鍋豆漿的風味了,吃了這家店的豆漿,有覺得濃純,但覺得甜了些,有些可惜,其實豆漿放糖只是增加口感而已,其實糖是充分而非必要的,放得洽到好處這就是功夫了,也吃了這家店的飯團,雖然有一家的水準,但我還是認為在高雄早上在六合路與民族路交叉路上的路邊小攤那家的飯團較好吃,好吃的飯團不只是米飯要煮得米粒顆顆清楚,才能讓入口時能有口感嚼勁,台式的飯團其中還要有那香脆的油條,米粒加上油條,這兩種的組合太貼切了。
然而我說高雄這一家在飯團裏還有那肉燥的油香,並上鹹鴉蛋黃在口嚼米粒後,米粒被鹹蛋黃那沙沙口感融入包裹住,超讚的,所以只要我早上有經過高雄的那個地方,不管肚子是飽是餓,一定去那兒買個飯團來吃的,當然我所說的這家阜杭豆漿店雖然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但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不然生意好是假的嗎?難道客人們都不會吃東西了嗎?一家成功的料理店,東西不好吃的話,再怎麼樣的推銷手法都不會成功的,所以我認為阜杭還是好吃的,至少在台北市來說是這個樣子,然而就如同我上述所說的,好吃的東西基本上就是要用心,所以這份用心不只在台北華山市場裏,其實在台灣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現的,只要我們找一找,應都可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