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曾獨自走過九份這附近的所有山系,這兒有一個一等三角點叫做燦光寮山,憑著簡單的地圖及指北針,帶些食物及飲水就上去,因為這兒是迎東北季風面,沒有濃密的灌木叢,很多芒草坡,山系看起來光秃秃的,真正有較密的林相是在隔山後的猴硐那一邊,也就是靠五分山這一面,看電影「太平輪」裏,那棟在海邊的日式房屋,附近的植被就是九份後的樣子,其實我這回真的想去走走三貂角燈塔的,要看有沒有時間過去,結果是得等下回了。
當時的自己怎麼不知道有這個景點呢?因為近來我一直看一些愛照相的朋友貼出在這不厭亭所照的相片,清晨及黃昏,顏色變化多端,加上這兒的高度及那條孤獨的瑞雙公路,往四周看去,整個東北角山系盡收眼底,為何當時我不知道這個點呢?早知道我當時就會一個人去了,其實自己雖住在北部這麼久,還是不能把所有的中級山以下的山系都走過,當然我不可能每個星期都騎著機車出門,我這種績效已是很好的了,不要說山系,我連這附近的海都想要下去游一游的,我想我朋友們又要說我熱血了,其實我自己去做這些事,很小心的,很怕小命休矣,當時的我還沒有結婚,待活著看到自己有後代才行,愛冒險卻考慮所有風險存在,不可能做一件事要完全無風險才能去做,通常我這個人只要有五十趴成功機會,一定會去做的。
走九份後面的公路的人都會發現,這兒都是夜總會,到了夜晚這條路白天都很少人走了,何況是夜晚,但我還真的很想夜晚去探險一下,有這麼多人把祖先放在這兒,表示這兒地理很適合陰宅,從九份往金瓜石這面的水湳洞方向看下去,真的有背山面水的氣勢,我這個活著的人都想住在這兒了,何況是長眠之人,我常說想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去,自己的國家已有這麼好的風水之地,活著及死的都愛,這個地方必然很有靈氣的,每個地區都有其風土所產生的人文現象,好好地去觀察去想,都會有收穫的。
這個亭子放在這兒,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點,高度比起九份還要高,我想應有基隆山的高度了吧!雖然附近還是有比這兒還要高的山,卻這兒卻有好的視野,往雙溪看過去,往猴硐看過去,如同踩在腳底下般,像是一個跨步就可以到達,原來在猴硐時,附近有很多條登山步道,應就是可以爬到類似這種地方的通道吧!這兒既然比九份還要高,那和平島及碧沙漁港那兒也是明顯可見,甚至野柳那塊突出的怪異地形區,也可以清楚看到的,我在想,我曾去爬過的燦光寮山,那是既然是一等三角點,那在天氣很好時,可不可以看得到釣魚台列嶼呢?難怪軍事要地都建在可以觀測清楚的地點上,早些看到問題可以早做準備。
來的時候,這兒早有不少人在這兒,風蠻大的,那條孤獨的道路可惜了被停了不少汽車在那兒,有些殺風景,雖然少人來,路旁停了數台重型機車,現在假日的車道上,尤其是山路,常有重機來這兒壓車,很奇怪的,我印象中重機的車型設計應是高級的,怎麼這些機車的排氣管音都這麼大呢?還是這些玩車的人都去改車改成有聲音的呢?我在香港時及在台北街頭,聽到警察的重機,其實沒有太多噪音的,山路原本就較小,轉彎時有死角,壓車的重機讓我們在這兒覺得很危機,而且噪音讓整個寧靜的空氣變得緊張。
還記得去年在玉山頂,幾乎一眼可以看到台灣頭及尾,空氣的清淨透光度好時,好的視力應可以看到數百公里外的高山的,在玉山看澎湖清楚,那當時在大陸的高山看到台灣這邊,照理來說應可以看到台灣的高山的,不然先民們怎麼會不停地到這個地方來開發,我愛想像,想像自己若在幾百年前來到台灣,我會怎麼開墾建立自己的家,把這兒變成我深根之處,不厭亭,李白的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怎麼才能相看兩不厭呢?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啊!是心裏的悸動,是用心的關懷,把心放到這個環境裏,跟這兒相融合,完全讓自己變成是屬於這處的,自己變成山,變成了風,成河,靈魂飛向祖先長眠之處,尤其是在這塊靈地上,心裏頭特別酸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