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雄科工館上個月展的電玩展,當然現在已經結束展覽了,這是以任天堂的產品為主,從最初開始時的遊樂器初始機到現在的PS3或是XBox360這種最近型的電視遊樂機都有,想起我第一次接觸遊樂機時,是在我小學時,那時好像才剛開始發展而已,當時很多家庭都沒有電視機了,何況是電玩啊!小孩子嘛,只要有好玩的,都能吸引其目光的,我還記得我小學時,在潮州的光華國小,當時的社會治安還算不錯,小朋友到處跑還不至於會有什麼壞人或是意外的,中午常走到學校外頭的攤販聚集之處逛,現在潮州那個我小時候逛的地方已與當年不同了,那時路上那有汽車在跑啊!家裏有機車的就是有錢家了,小孩子要去那兒大都是走路去的,較遠一點的就騎腳踏車出門,比起來現在的生活形態較為雜亂與緊張,中午到學校外走沒有為了什麼,大都是為了看甘仔店裏有沒有什麼小小玩意兒可以看,若口袋有一點點小錢就可以買來玩,簡單的小東西就可以讓我快樂不得了,不知道是幾年級時才出現的,就是有些小店裏出現了像是打網球的遊樂機,就是一顆球在螢幕上跑來跑去的,而兩邊就是有兩顆旋轉紐,兩個人就在那個兒轉來轉去把那螢幕上的小白點擋來擋去的,我當然沒有錢玩喔,就站在旁邊看別人打,看別人打時,也會讓自己好緊張的,直到國中時同學之間才又出現了手持式的小電玩,當時我只記得擁有電玩的同學像是個國王一樣,我們像是個小嘍囉一樣,就只盼望著他把電玩借我玩一下子,即使看著他玩也能心滿意足,那像現在的電腦連線遊戲及電視遊樂器這麼發達,不只是發展立體遊戲,連角色扮演及那即時戰略都有,假如當時我的知道有這種遊戲,我想我整個心都會著迷於此的,是故我不會反對小朋友去玩這種東西,因為自己也曾經是個小孩子,不能因為自己已變成了大人就不准東不准西的,所以我什麼都會讓小朋友玩,讓他們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就是要教他們不要著迷就是了。


  其實自己是個童心未泯的人,認為人生何必這麼的必須要以老成為重呢?快樂就好了,年長者不必為自己的經歷為甚而來教導別人,我常講的,畢竟每個時候的年輕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壓力的,我還記得我小時候,長輩也說我們太好命了,現在的我們若也去說現在的年輕人太好命了也不公平,因為後進者的想法與我們不同,這是人類向上的力量,若每個人都以為老的好,那新的事物怎麼出現呢?科學不都是創造在每個人心中的夢想裏嗎?為了達成心中那股美夢,努力地去創造去實現,讓這個世界更加地美好及進步。


  第一次知道蘿拉這個虛擬人物時,是在同學的電腦上,那時才發現電腦已經進步到可以像是實境般冒險的進行,在電腦裏走動,對環境探索,並且在不同的環境裏做判斷,當然還是操作者的引導,但是能發展到這般地步,當時也真的很驚呀,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我一個人住在小港,沒有想到以前讀書時的同學剛好也住在那租屋處,因為他是讀資訊的,所以對電腦的資訊比我還要快,當然現在都已過了好久了,時間在過很快,自從退伍後再度接觸電腦,那時的我就對數據機的出現很有興趣,電腦在我認為網路連線是件很難的事時,沒有想到幾年內就發展到全民網路時代了,而蘿拉也從電腦人物變成了電影人物了,而且是我最喜歡的女星安潔利娜裘莉來演,也許虛擬與真實都在於一念之間的創造而已,也許我們這一輩子也是在我們腦袋裏的化學作用而形成的虛擬而已,然而不論是真假,至少到目前我都以真實來相待。



  人生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其實短暫的幾十年,相對於宇宙的無窮無盡,我們只是過客而已,或是上帝在玩弄這個世界的電動遊戲而已,我們都是被操緃的對象,或是是劇情的主角,好像電玩世界裏比較刺激吧,而我們地球上的所做所為較無趣,當然也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有趣的情節,這是就需要自己去規劃所有的故事走向,所以人生不是得一成不變的,都在於自己想去做與否,你所操緃的是遊戲軟體裏的人物還是真實人生裏的自己,還是在自己的意念裏,說真的,我超愛蘿拉的,即使是音速小子我也很喜歡,這些在我童年時,在我年輕時的所有虛擬人物,像是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般,曾經以為是生活重心的一部分,現在我我,也會在假日時玩玩電視遊樂器,我是一個不會著迷電視遊樂器的人,所以像是有些時下的宅男宅女們那種不眠不休地打怪精神,我是不能理解的,為什麼不把這種精神用在讀書,做事業或是創業中呢?當然操緃的是那個角色還是自己決定的,我要操緃的是我的人生而不是這虛擬的角色,當然在休假時有空,我還是會花點時間去玩玩遊戲的,小時候喜歡的事物,現在當然也會持續下去的,希望蘿拉的角色能繼續下去,並且能在我這一生裏不斷地出現,像是小叮噹一樣,也許是我的夢想裏的一些東西,用自己的意志去操作那不論是現實或是虛擬的事物,因為我思故我在的哲理我懂,人活著就是因為有所思緒,我們比起電腦人物還要幸福,雖然他們的故事很刺激與挑戰,但就是少了那股幸福氣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hung 的頭像
    peterhung

    成功在握的peter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