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友的劍道問題,小弟不才,就我學習十年的經驗來解答一下,也許我的回答不只是運用學習劍道的經驗,我練習柔道、國術等,都與我對運動有自己的一己的想法與見解,我就一己之想法來說,本來這是個多元的世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上有自己的專長,不能說我比較厲害,但我認為現在的世界,練武術已不是為了在社會上以武力解決問題,而是為了練習武術而藉由這個武術的訓練過程,讓自己能用同樣的毅力來面對所有社會上的事,我們在社會上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的磨練,比起在武術學習的過程還要艱苦,但我們即然已經在學習這運動了,把它學好當然是應該的。


  我不認為劍道練得很厲害就是一個武術高強的人,打架打得贏也不代表就是能讓人心服口服,我見過真正高強的人,但與其打竹劍時,我每打中他時,我都不認為我是真功夫打中的,因為在對峙的氣氛裏,他氣定神閒,一股自信心完全籠罩在他的身上,打中他時,反自我卻自認為自己只是僥倖,我知道我的自信心不夠,也沒有他的心平靜,看上去,對手像一座深且幽遠的大山,我在想,如果不是拿竹劍的話,在生死對決時,我將命喪刀下,這也是我一直在想,武術的真義在那兒。


  幾天前我在網路YOUtube裏找影片時看到以前我在淡水讀書時,我們國術社的指導老師高道生的一段影片,依我看,高老師也應有九十幾歲了吧!在教導學生时的身手還是矯健靈活,這位經歷過二次大戰時為國民黨的大刀隊,經歷過真刀的生死對決,也告訴我們什麼叫做血的溫度,但他告訴我們一件事,戰爭的對決是不得已的,是故你不要以為我們是練二天一流的,宮本武藏到處去找人決鬥,我實在不太喜歡他的作為,我比較喜歡他年老後潛心禪學而後創二天一流的劍術,我們練習二天時,可以體驗到這型是為練習專注與協調,而不是在學如何致勝,我還是認為從心而出才是正道。


  決生死應是不得已,而練習武術來磨練意志,也可以活動筋骨來讓自己身體健康,我很認同這個道理,老友最近腳受傷,不論是否因練劍道所起,我們都應該保護自己的身體,在運動的過程得到我們要的健康而不是在練習時讓自己身處危險,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已不講武力解決爭端了,也沒有搏命的戰爭,我們要的是健康的身體與幸福的家庭,這些在我們挑戰自己意志的練習時,都得注意到我們為什麼要學劍道,為什麼要超越自己體能來練習這運動,所以只要有新學者來問我如何學習,我都會告訴他們盡力就可以了,基本動作做好後,慢慢地把身體動作與揮劍的協調感找到,再來就是找到對峙時的冷靜,就是面對任何極端的壓力,如生死交關,都能冷靜以對的專注,仔細而審慎地出劍才對。


  劍道首重基本功夫,其實每一種運動都要基本功,以前練國術時,基本站樁,都要在練習拳腳兵器前,練習下盤的穩固,基礎不扎實時,每一種武術或運動都是練不好的,劍道的現況,大家都將中段持劍為主,中段在竹劍裏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保守劍型,在古流裏,少見這種持劍構型,那天我與老呂練習時,我一出擊就擊中你的面部,我跟你說,我看到你的面顯露出太多空隙,雖然中段構型是容易防守與進攻的,可是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在孫子兵法裏也有,「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侍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所以囉,虛實之間,攻守之隔,不出擊則已,一出擊則全力以赴。


  當時我對於一些資淺者的感覺是面對我的攻擊時,都有所猶豫,在這個時候,只要我的劍有正,必然能從其正中擊下而打中其的面部,我認為其的動作與姿勢都已很好,問題在自由練習時的心態,中段與上段構型都有利有弊,找到能適合自己的構型,也是聰明練習的法則,不可盲目練習,出劍的猶豫我可以了解,因為我也曾經歷過這一段,中段構型劍尖太低,對我來說就成為面露空隙的絕佳攻擊時機,而劍尖低下的好處是可以由下刺擊我的喉部,但卻猶豫了,每一種構型都有其用處,我還是認為心態很重要,無懼之心找到了沒。


  平常揮劍擺振是我們在練手腳協調,我認為在做這種練習時,動作要確實來讓自己在自然反應時才能有正確的身形,加上出擊時的電光石火的氣勢,有沒有打到不是重點,旁人會認為動作確實完美無缺,就像我前段所說,好不好,厲不厲害,自己心裏明白的很,客氣的稱讚別人,修為我們的武德,別人會尊重你的,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絕佳的構型,中段半守半攻,上段主攻,下段採守勢,時代劇裏真刀的勢法大都以主攻為先,能一刀得勝,得從身到心都修為而來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