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只是當時你沒有特別去注意而已,因為我們都是活在當下之中,等到多少年後,回頭去檢視,就能發現有些人很特別,有些事不一樣,有些故事怎麼會這樣,連音樂也是,回憶這回事,有人對味道,有人對圖案還是環境,有人對一些人,而有些情境是音樂連結出來的,在碼頭有些人跟我聊過後,都會跟我說,你怎麼對歷史這麼了解,對,這是興趣,因為興趣所以喜歡去看歷史的書,當年大專聯考時,我第一志願想的是歷史系的,只是當年只有台大及師大有歷史系而已,我的實力不夠,所以還是以就業為先而去讀商科的,歷史系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鄭怡,唱紅月琴及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這二首歌,若我去讀台大歷史系,就能成為她的學弟。IMG_20190228_104556.jpg

 

  為何說歷史系,因為想連結音樂,那個時候的社會現象,沒有人天天在講愛台灣,沒有人天天在講民主是唯一的價值,大家想的都是能否改變自己的現狀,多賺些錢,也許出國去讀書,我都想去美國讀書,我同學也有好幾個出國去,反觀現在的人習慣在舒適圈裏,對於壓力變得無法適應,所以才因為身心脆弱造成越來越多的憂鬱或是躁鬱,這些都是因為對人及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自我封閉情形,苦時要能找到出口,不是別人幫你找,每看到社會新聞裏,報導父母親為了小孩子的事到學校去找老師理論,或是幫孩子出氣的新聞,我都會認為這種教育方式,也許家長及孩子能出口氣,但也代表這個小孩的未來完了,因為他自己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能圓滿處理的方法,而是別人幫忙出頭。

 

  所以環境及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當然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負責,世界的事情解決,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能解決,但我們總是教小孩或是社會,只有一種方式可以去完成,讓大家能用你的思考去定型這個社會,束縛了大家的想像力,也許好管理,但可惜了這些原本能發光發熱的下一代,所以我一直很要求一個人能獨立運作去解決一件事,能在壓力之中生存,可是這種人難得一見,大部分的人都是人云亦云,跟著潮流走的習性,人生不是只有讀書這條路,但我們的教育好像告訴大家只有這條路,當年開放大學,讓全部的人都能讀大學,這是個錯誤的政策,是幾個自以為高級學者的人所定出來的,結果教授也大學畢業,掃地也大學,浪費人生太多時間去讀書,有些工作是技術性的,讀書可以事後再讀,再去用技術來探索就好,如同我每看到一大堆大學生來碼頭參訪,其實他們都是來郊遊旅行而已,不要說細節不懂,連大方向都不知,以為社會事可以從書本得知,以為解決事情的方式就是去翻書而已,我真的看到不少我單位的人是這樣處理事情的,因為不會去跟別人溝通,不敢走出房間,只會在辦公室裏翻規定。

 

  巴布狄倫這位歌手,他拿著吉他及口琴在街角公園唱歌之時,他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對自己的夢想努力去實現的人,很多自己認為聰明的人,現在還在自以為聰明,可是他卻已做了好多事,唱了好多歌,當年應很多人認為他是個像是阿甘正傳裏的主角一樣,傻傻的,但卻單純地去個好每一件在他身上的事,堅持只愛一個人,也許隨風飄蕩,但卻不會因為受挫而退縮放棄,太多自以為聰明的人,都不敢付出,只想獲得,結果做了一輩子的夢,依然只是個夢,幾十年後回來看巴布狄倫,我們個道,他可以在音樂的歷史裏留下他的姓名,然而在多少人的心中,也留下他的音樂旋律,美化了人們的心靈,沒有錯,這首歌的背景在越南戰爭之時,算也是首反戰歌,可是音樂及歌詞的意義卻超越了戰爭,成為那一代人們的記憶,隨風飄蕩,在意境上,是把苦放下,努力去做好想做的事,能不能成,不必過度擔憂,做好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