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小時候,我媽都包很多很多的粽子,放在桌子上,也沒有放進冰箱裏,只用桌蓋子蓋起來而已,一連數天都只吃粽子而已,一天三餐,連續超過一個星期,我家鄉自家包粽子,都用月桃葉,不像現在住在高雄這地方,都是用竹葉,清香味道不同,用生米煮水的南部粽做法,在煮粽子時,家家戶戶都可以聞到粽葉飄散出來的味道,對我來說,這是端午節的味道,也是開始以粽子為三餐的時間開始了。IMG_20200625_120653_HDR.jpg

 

  你可以相信當時的我一餐吃五顆粽子嗎?而且還是瘦瘦的身材啊!沒有變胖才是重點,很奇怪的,我當時吃飯總是要吃飽為先,沒有一點兒飽的感覺,就覺得好像沒有吃到飯的樣子,當然我當時也沒有吃零食的習慣,一天除了喝水之外,就只有吃三餐而已,所以說我年輕時在吃飯這上頭超省錢的,也養成這一輩子的對吃的態度成形,人都有自己的慣性,不可能每天在改變,在心中找到一條自己認定不必思考而且較輕鬆自在的方式過活,我們都會在這軌道上行駛,除非有一些不得不改的事件發生,不然我們大都不會刻意去改變的,這就是我們每個人有獨特性的來由,也因為我們都不同,所以這世界上才有這麼多有趣的事,這樣才好玩,你不覺得千篇一律很單調嗎?即使我這種單調生活的人,每隔一段時間,也會去嘗鮮的,就看間隔有多久而已。

IMG_20200625_120854_HDR.jpg

  現在的人過節,似乎只是在吃喝上頭打轉,吃多了再去運動,但你再怎麼運動都減不了你所吃進去的,每次有人在問我為什麼能瘦下來,我都說少吃多動,但少吃最難,大概是我年輕時消耗能量多!還是生活習慣沒有吃零食及宵夜的情形,沒有累積,所以能以多出少進來維持體重,連續休假的時間,大家也是都到處玩吃喝,結果高速公路成為大型停車場,又渴又累,加上又吃又喝,忘了為麼過節了,其實過節有二種,一種是過節不休假,還有一種是有休假的,有休假的代表著我們這個文化必然而為,假如你在新加坡過端午,大概就是不休假過節這回事,但我們以中華文化為主的國家,基本上都會過三節的,也是三大節氣日,最熱的端午,季節轉換的中秋,再來就是過農曆年,都是與氣候轉換有所關係,這代表著農業為主的思考模式,我想在西方應不是這種想法,他們的節日應都跟宗教有關,中國人的宗教思維沒有這麼強,神明慶典可以跟我們生活分離開來,所以我們休假幾都以天氣與團圓相結合。

  年輕一代應都忘了為何休假過節了,好像休假是重點,團圓相聚變成不重要了,也忘了這節日的來由,也許學校也不教,聽說課綱改到連自己的祖先是誰都不講了,我真怕邯鄲學步這事發生在下一代身上,盡是去學別人的,忘了自己的基本,屈原的故事,還有白娘子的浪漫愛情,文化內涵是什麼沒有人教很危險的,把節慶只有變成商業化,這樣不行的,應是商業化依附在節日內涵上頭,而不是商業化為先,這些都變捨本逐末,我一直認為政府在教育上是刻意在帶往他們想要的方向,從教育著手,讓年輕的一代忘了自己是從那裡來的,切斷你的根,但我確認為本不可忘,不然會精神錯亂的,如同拜神明又否定神明一樣,討厭中國卻拜中國的神明,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啊!我一直想不通,社會價值走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